生存第一
法國有位少年,從小喜歡舞蹈,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墒屡c愿違,因家庭貧窮,10多歲時,他就被父母送去縫紉店當學徒工,他傷心極了,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甚至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地結束生命。
絕望中的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崇拜的舞蹈之父——布里。他便給布里寫信,希望布里收下他這個學生。在信的最后,他寫道:尊敬的布里先生,如果您不收我這個學生,如果一周內我沒接到您的回信,我就跳河自盡,為藝術獻身。
第六天,他便收到了布里的回信。在信中,布里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卻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布里小的時候,想當一名科學家,可因為無錢上學,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生活……布里還告訴他:人生在世,現實往往與理想不合拍。人首先要選擇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或者新的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理想的。
從此,他認真學習縫紉技術,幾年后,他由學徒工成為老板。他就是——皮爾·卡丹。后來,公司發展迅速,服裝銷往世界各地,皮爾·卡丹成為舉世聞名的商標。
同樣,相聲大師侯寶林也教育兒子首先要學會生存。侯寶林早年反對侯耀華和侯耀文進入文藝界,倒不是害怕成為街頭藝人飽受辛酸,而是希望他們都成為對社會最有用的人,后來是沒辦法才由他們去了。但從來沒有表揚過耀文的相聲,演出他也不看。有次耀文演出,請父親去看看。他說,有什么好看的,才說幾天相聲?而侯耀華一直在干電視,從打雜做起。拍《編輯部的故事》時,父親生病在醫院里,耀華拍完了就把帶子放給父親看。侯寶林看完了說,這回我可以閉眼了,耀華這輩子餓不死了。這是父親一生中對他唯一的表揚。
年輕人有理想這沒錯,但首先要生存,再談發展。有一位姓段的西安戶縣農村青年,曾帶著自己的一些習作來拜訪陳忠實。陳忠實抽出時間接待了這位小伙子,并認真看了他的習作??赐曛?,雖然感覺很一般,但為了不打擊小伙子對文學的熱愛和寫作的熱情,陳忠實還是客氣地說了幾句表揚和鼓勵他的話。小伙子得到了陳忠實的鼓勵,很是激動,眼含熱淚表示,一定會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對文學的追求。十多年過去了,陳忠實一直以為這位小伙子肯定早已放棄了寫作,然而,在一次去戶縣參加活動期間,陳忠實聽到了這位小伙子的消息。當年的小伙子已經年近不惑,這十多年來,一直在堅持寫作,別人給他介紹工作,他不做,家里的農活也不干,一心撲在寫作上,以致窮困潦倒。十多年來,除了在一些地方小報上發表過幾篇豆腐塊文章外,他沒有取得任何文學成績。親戚朋友都勸他放棄寫作,他卻不為所動,洋洋得意:陳忠實曾經表揚過我,說我寫得不錯。說到這件事,陳忠實唏噓不已,他說:如果當初我不留情面,直截了當地說他的文章寫得很一般,不說一句鼓勵他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沉迷于寫作,固執地堅持當作家了。
這真是刻骨銘心??!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四位大師對后代、青年人的要求何其相似??!都是要求他們首先學會生存本領,然后才可以談其它。確實,生存本領,這無論是在生物界,還是在萬物之靈的人類,都應該是擺在第一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