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黑與白:被指最得人心專制家長
李光耀的“英雄主義”
3月18日晚間,一份李光耀“死亡”的網頁截圖在網上流傳,引得世界各大網絡紛紛中招。一名16歲的新加坡少年涉嫌炮制了這起烏龍事件。
5天之后,領導新加坡52年的“國父”李光耀真正離去。而這位年輕的“預言家”卻因為觸犯濫用電腦法令罪名,可能面臨數萬元新幣罰款以及10年以內的監禁?!氨凰劳觥?,一個在其他國家被視為玩笑的惡作劇,卻在以嚴刑峻法出名的新加坡被視為不可饒恕的罪行——這就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人的眾多遺產之一。
作為“世界上最聰明,同時也是最得人心的專制者”,李光耀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式的高效率、低成本“專制”,不僅促成了新加坡經濟的高速增長,更打造出堪與歐洲媲美的高福利社會體系以及讓全世界稱道的廉潔透明政府。
然而,在自由與繁榮的選擇中糾結,讓李光耀的巨大聲望中總伴隨著爭議?!凹姨煜隆?、“霸道家長”、“威權主義”的批評一直不絕于耳?,F在,人們關心的是,離開了“國父”的庇護,新加坡的未來會駛向何方?
(陳 冰)
李光耀的黑與白
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生涯,讓國父、強權者、政治家、自由派等字眼不時加在李光耀身上。但如今細細梳理其人生軌跡,卻發現這位老人的一生似乎又變得單純而簡單。他那充滿爭議的人生就是銅板兩面,好與狠緊緊粘合,黑與白難以割舍。
撰稿|韓潔穎
這一次,媒體終于沒能讓他“死而復生”。
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搶救無效與世長辭。
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生涯,讓國父、強權者、政治家、自由派等字眼不時加在李光耀身上。但如今細細梳理其人生軌跡,卻發現這位老人的一生似乎又變得單純而簡單。他那充滿爭議的人生就是銅板兩面,好與狠緊緊粘合,黑與白難以割舍。
借用俾斯麥友人對俾斯麥的評價:無人得以不朽而無須付出代價。于“新加坡之光”李光耀,更是如此。
是“國父”也是“專制家長”
沒人可以否認李光耀在新加坡的“國父”地位。正是在他“把持朝政”的數十年里,新加坡從當初的“彈丸之地”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并躋身亞洲屈指可數的發達國家行列。
1965年8月9日,當新加坡被馬來西亞無情逐出時,李光耀淚流滿面宣布了此事。此時的另立門戶對他而言并非喜事和榮光,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資源匱乏、國民素質低下、強敵環繞、夾縫求生的小城池。
當時的獅城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社會動蕩仍在繼續、種族沖突尚未平息,失業率高企不下。數字可以說明一切,1960年,這個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國人均名義GDP為428美元,是個不折不扣的“窮光蛋”,失業率高達12%。
西方評論新加坡是一個“勉強成立的國家”,并斷言“獨立后的新加坡是看不到前途的”。
“我從來沒想到在42歲時,要負起獨立管理新加坡的責任,照顧200萬人生計,我們奉命脫離馬來西亞,走自己的路,前途茫茫,卻不知道何去何從?!崩罟庖诨貞涗浿姓f道。
誰知這位置一坐就是31年,無助的李光耀苦苦摸索適合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前進道路。先是在制造業撕開一道口子,1968年成立工業區,建立輕工業基地,努力拉外資,給予外國企業多種優惠。短短10年,新加坡便搖身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利用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石油公司蜆殼石油和??松梨?,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
從1960年到1983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高達9.0%,是同期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失業率則降至3%。1980年代后期,審時度勢的李光耀提出繼續大力發展制造業同時,推動金融、旅游、服務業等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家工業結構組成日趨科學合理。
截至1991年老爺子卸任,新加坡的人口從144.6萬增至313.5萬,人均GDP為14504美元,翻了近34倍,年均增長率高達12%。
與此同時,原先那個臟亂差的的城市也徹底換了新顏,變成了環境優美、井井有條、人人向往的“白富美”。
《經濟學人》稱贊李光耀作為新加坡的代表人物,憑借一己之力將這個資源匱乏、移民雜處的小國“從第三世界帶入了第一世界序列”。
李光耀自是容不得后續的半點瑕疵,他說過,“就算我死了正被你們送進墳墓,如果我感覺新加坡哪里不對勁,我會立馬從墳墓中跳起來!”
由此可見,這位不屈的“國父”更像是“專制父親”或是“全職管家”。只是有時過激的政策手段會引得滿屏盡是吐槽體。
對待國民,他柴米油鹽吃穿住行無所不包,婚喪嫁娶事無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