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新聞抖音短視頻:70年我與新中國同行】82.2歲!北京市人均預期壽命趕超
傳統育種進程緩慢?“一步法”雜交制種來了
據謝傳曉研究員介紹,我國玉米年播種面積超過6億畝,大田生產上幾乎全都是雜交品種,而創制不育系和利用不育系制種是雜種優勢利用的關鍵技術?,F階段,作物雜交種創制技術已發展到了第三代。然而,依賴傳統育種方法步驟多,進程慢,通常需6-8年。
2020-07-10 10:20
機器學習誕生新型“研究員”
你印象中的“機器人研究員”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輔助型機器人,但現在,一種汽車裝配線上常見的機器人在經過機器學習改造后,已經可以在化學實驗室內和人類一起工作。
2020-07-10 09:37
50Gbps!我國通信容量最大衛星升空
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五院西安分院亞太6D衛星副總師周穎介紹說,亞太6D衛星的通信容量達到50Gbps,相比2017年發射的我國首個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衛星,高出了1.5倍。
2020-07-10 09:29
托舉亞太6D衛星升空 揭開長三乙火箭“瘦身”秘籍
防晃板的作用是抑制貯箱內推進劑晃動,其安裝位置主要是根據火箭的發射軌道確定的,軌道不同,氫箱內的液位就不同,防晃板的安裝位置也不同。在此次發射任務中,設計人員根據亞太6D衛星的實際軌道需求,減掉了2層防晃板,再次“瘦身”,又讓火箭自身重量下降了20公斤。
2020-07-10 10:14
“直播經濟”為城市建設增添新動力
6月6日至8日,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平臺的直播節在廣州舉辦,全國主要電商平臺(欄目)悉數參加,80多個MCN機構10萬多個品類商品上場,各界知名人士紛紛參與首屆直播節。與此同時,廣州成立了直播產業聯盟、直播電商研究院,開設了多期“廣州直播帶貨一起上”云課堂,培訓商家2萬多戶,并從全國遴選了84家MCN機構進駐,逐步形成行業集群效應。
2020-07-10 10:06
數字化,激揚發展新優勢
數字經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將加快發展步伐,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助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將加快發展步伐,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助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2020-07-10 10:05
金星全年最亮 木星土星“沖日”
天文專家介紹,7月,以“啟明星”姿態現身的金星迎來全年最明亮時期,木星和土星先后“沖日”,水星則迎來年內的第四次“大距”。7月10日,金星達到全年最明亮度,亮度為-4.7等,日出前在東北方低空發出耀眼光芒。
2020-07-10 10:04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壯大新業態新模式
疫情之下,數字化賦能促進中小企業恢復生產、打通供應鏈、提升效率,此外,更培育了更多新業態。楊志強建議,針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專項扶持資金要及時到位,以穩固企業現金流,更好應對風險。
2020-07-10 10:03
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三新為中國經濟添活力
除制造業外,將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餐飲業融合在一起的新型餐飲服務業也是“三新”經濟的一大業態。業內人士指出,從客觀條件的“硬環境”上來看,“三新”經濟企業并不是各個行業各自為戰,而是眾多行業與技術協同作戰。
2020-07-10 10:02
5G新標凍結 無人駕駛再近一步
每版標準的凍結,都代表全球通信行業在相關技術上達成共識,也意味著相關技術已經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這是5G相關應用真正走向產業化的基石?!薄 』仡?GPP在2018年凍結的5G標準第一版R15,相關各方在制定的過程中力求以最快的速度產出“能用”的標準,以滿足5G多方面的基本功能。
2020-07-10 09:52
國產衛星助力航班享百兆網速
在萬米高空也可實現百兆以上高速聯網,航班乘客能夠享受與地面相同的網絡沖浪體驗……7月7日,國內首架由高速衛星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的青島航空QW9771次航班,圓滿完成飛行任務,航班適配的高速互聯系統基于國內首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中國衛通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核心專業子公司,為本次首航提供高通量衛星資源。據悉,中國衛通在航海、應急、能源等領域也為客戶提供了大量的衛星互聯網服務。
2020-07-10 09:50
下一代人工智能從識別走向認知
在專家們看來,如今人工智能(簡稱“AI”)的最大突破便是實現深度學習?!薄 ≈袊茖W院院士何積豐同樣關注“教學科研和企業兩張皮怎么貼一起”,他指出,在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必不可少。
2020-07-10 09:49
人工智能相遇“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