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他鄉重工人”尋找感動的重工校友系類報道邱力:三年磨礪+五年沉淀=職
他們的夢想,或大或小,卻始終如一。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卻一直心系母校。他們的年齡,老少不一,卻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重慶
我們用文字記錄夢想,用鏡頭定格感動。我們一路追尋夢想啟航的腳步,記錄那些年,感動的人、難忘的事,一起尋找重工文脈的延續、重工精神的傳承。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3日17時23分訊(韋燕)職海沉浮,風正帆懸,大浪淘沙中自是多了幾分豪情和豁闊。邱力,重慶拓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正如上所述,他是校友們心中工程界的新一代榜樣,2009年畢業于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回憶起大學時期,邱力感慨萬分。
比起許多校友豐富勵志的大學生活,邱力在重工的經歷可謂有一絲傳奇。“高考填報志愿時,朋友們建議一起去重慶,結果畢業后,他們都回了家鄉,只有我留在了這里。”邱力回憶起當年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只是他沒想到,來重慶這一呆就是十一年。
邱力是重工建筑學院工程造價的第一屆學生,他坦言,當初學院兩個專業的學生加起來才一百多人,老師就有二十幾位。雖然是學校最小的院系,但是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重工建筑學院的老師都是經歷了專業崗位任職,擁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歷,不僅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還掌握了大量的專業實踐能力。
“專業知識太重要了!”邱力表示,在學生階段曾經不理解學院課程的安排,從測量、造價、施工到力學等,學科內容繁多,直到投身工作崗位,他才意識到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學校的專業知識覆蓋面廣,可以超越同期上班的很多同事。”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轉換,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邱力坦言扎實的專業知識為他的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如今快節奏且瞬息萬變的時代里,很少有人能在一個地方安安穩穩地扎根十幾年。沒有四處闖蕩的冒險和輾轉職場的浮沉,而是專注于一個領域、一家公司兢兢業業。邱力在重慶拓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任職至今,從一線施工走到公司管理層,在旁人看起來順利的職業生涯,他感慨并不容易。
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建筑工程行業,要把學校的知識盡快轉換為工作實踐能力,加上施工員一線條件十分艱苦,堅持下來的人屈指可數。“在我工作的前半年時間里,室友就換了18個”,邱力打趣地說道。三年艱辛的一線磨煉并沒有使他怨天尤人,相反,這些苦難造就了他“熬得下來,就挺得出去”的心態。五年工作的沉淀與反思,鑄造了邱力踏踏實實地埋下頭、勤勤懇懇地做好事的專注態度。一路走來,從項目施工員到技術主管,從技術總工到工程部經理,可以說,邱力演繹了一部精彩勵志的建筑工程生涯史。
“基礎夯實了,技能到位了,才能更加充分地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作為重工建筑學院首屆學長,邱力從不曾淡忘肩負使命、心系母校,他一直致力于促進建筑工程領域的校企合作,希望幫助更多的學弟學妹們就業和發展。